13、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而……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
加的战役是 A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4、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D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C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解析:本题的意思是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是一个重大突破,所以是C
1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B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7.“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B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解析;本材料来自于北京大学出版的《世界文明史》2007年7月第三版,P290-P291,本人认为B较为合适,D与材料相悖,AC是现代学者归纳的结果,而材料问的是罗马人的看法。
18.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类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士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一一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B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解析: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维多利诺,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
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
解析:书本P97中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中提及了远洋运输业,1757年(即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幅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证明该图的时间晚于18世纪60年代,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所以远洋运输业不可能迅猛发展。
2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D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2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发明,英国工业革命中帽幼织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纺纱技术的改进,又呼唤织布技术的革新。下列发明,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手摇纺纱机 ②骡机 ③飞梭 ④水力织布机
A. 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22、20世纪上半期,有科学家认为:假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消失了,时间和空间会与物质一同消失。支撑其观点的科学理论是 C
A.自由落体定律 B.天演论 C.相对论 D.加速度定律
23、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一1870年、1870-1913 1913-1950、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C (较为复杂,经供参考)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于政治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进展不大,1820年-1870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1.09%,低于英国的1.26%,较符合4;从俾斯麦1871年统一德国后,从1871年到1913年,德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2.83%,符合1;然后,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则3属于此时期;而后1950-1973德国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从1950年到1981年的三十一年间,其工业生产增长4.1倍,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8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2%和5.4%,则2属于此时期. 本资料综合了国家经济门户网和维普网的数据,答案只供参考。
24、《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家伙奈垫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B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25.右图漫画所反映的是 B

A.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B从关贸总协定走向WTO
C.从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中国从“复关”到“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