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对每个高考生来说,都是人生走向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调查发现有超过82%的在校学生对于目前所学的专业并不热爱,9%的学生甚至对目前所学的专业表现出了极度的厌恶。专业选错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潜在风险一:跨专业考研,难度增加
同学一:其实我当初的意向专业并不是现在这个(广播电视学),我现在这个专业只是当初服从调剂来的。下半年我就大四了,已经决定报考水利水电研究生,但因为是跨专业报考,难度更大了。
潜在风险二:毕业后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委屈有口难说。
同学二:我是2013年参加的高考,高考成绩本来可以在二本院校里面选择一个一流专业,但由于对专业的不了解,导致所选的专业和我的高考成绩严重脱轨。大学四年我对学的专业谈不上多讨厌,也谈不上多喜欢。但临近毕业才发现,我的专业根本不好找工作,想要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而且一想到大学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又要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心里就是一阵心塞。“既然不喜欢,为什么当初要选择这个专业?”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64%的同学都表示当初并不知道自己填报的专业学什么内容、发展前景如何?导致填报了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目前中国有数百个专业,导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面对上百种专业一头雾水。对此,专家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搞清专业区别 迎合自身发展意向
对于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父母和考生一定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考生在选择派生专业和新设专业时要多了解,要谨慎。
第二、明白重点专业真正含义 避免进入思想误区
很多父母和考生错误地认为,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重点专业,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普通专业。但事实是,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横向比较 冷热处理
父母和考生填报专业的时候,要做两个方面的比较:一是同类院校专业比较;二是不同院校专业比较。还要重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热”极必反,“冷”极必“热”。父母和考生切不可过分追求“热专业”,以免时过境迁而供大于求。
第四、读懂专业限制条件 禁止盲目专业服从
一些专业对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都有特别要求,提醒父母和考生切不可盲目填报。此外,填报专业志愿时,是否服从调剂也要因人而异。既不可为了上某所院校而一味服从,也不可一味不服从,过分挑剔专业,导致丧失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