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滨海公司高薪聘请10名海归博士,打造研发团队,这支高素质的队伍不孚众望,
为公司抢占市场先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机场送行,这是我第一次失信于朋友,现在虽然己经过去
了二十年,但对此我仍然耿耿于怀。
③当灾难来临时,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俾昼作夜地
展开救援,这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
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壮士解腕的勇气,旗帜鲜
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⑤境外游学日益火爆,但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学生只是在名校门口拍照留念,这种走
马观花似的游学,实际上意义不大。
⑥皇马在积分榜上已落后巴萨16分之多,不少球迷感叹皇马虽众星云集,但气势上
己今非昔比,很难再续五冠王的辉煌。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将有利于鼓励、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节能、环保与低碳
技术,促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积极转变。
B.2018年是俄罗斯的总统入选之年,为了连任,普京不得不就消除贫困人口、促进经
济增长等民众所关心的问题给出慎重的答案。
C.川剧是流行于西南地区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巴蜀文化的形象
代言之一,其中变脸在中国艺术界的地位显著。
D.实践证明,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
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
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城他乡忙于追逐梦想的游子们,
又怎么能够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
B.“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李明激动地说,“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奶奶
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奶奶:生日快乐!”
C.鲁迅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众多读者,可有些人却哗众取宠,写文
章诋毁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我县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这种润物无声、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反省性思维要突出思想的社会作用和公民行动意义。反省性的批判思维既是针对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也是针对我们自己的轻信和盲从,以及在是非、真假问题上的沉默和袖手旁观。①,它的“批判”不是吹毛求疵地挑错,也不是上纲上线的指责他人。②,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理性思考”。理性是一种怀疑精神,包括怀疑理性本身,③,但能帮助我们抵制虚假信息、宣传、洗脑和自我欺骗。
21.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它的逻辑性直接影响到对人的感染力。请分析下列两条标语的不合理之处。(5分)
(1)起点高,动力大, 目标大,成功大
(2)要想成功,必先发疯,今日疯狂,明日辉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一《孟子》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对“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一一罗曼•罗兰
请以上面两句名言为基础确定立意,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绵阳市高中2015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35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A(“各类建筑”范围扩大)
2.B(不是“比喻论证”)
3.C(形成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的原因还有“传统的居住习惯”)
(二)(14分)
4.(3分)B(主要原因是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
5.(5分)①第一次:对老柴不给自己开门表示不满,对老柴半夜唱戏的行为无法理解(深层表达了队长对传统文化的不理解)②第二次:“一人唱两角”解开有女声唱戏的迷惑让队长可笑又可气,对老柴的执着表现出佩服之情,心中对老柴的行为由不理解到理解(深层表达了队长与老柴和老柴倾其一生的传统文化的和解)。 (划线处各1分)
6.(6分)
作者称老柴为“汤粉”是因为老柴痴迷于汤显祖的作品。分析:①熟悉汤显祖的作品:一部《牡丹亭》看不了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②只专注于写书唱戏,无心他顾:读书种地马马虎虎,无人看管反而正中他下怀;村邻纷纷搬离花村,老柴却仍然守着老宅看书唱戏;④特别喜欢唱《牡丹亭》:半夜时唱,到了外地也唱,且可一人可分唱两角;⑤入戏深,将自己看作《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别人喊他老柴,但他却说自己姓柳;
(概括2分;分析4分:每点1分,任答对4点给满分)
(三)(12分)
7.(3分)A(“健康指标均优于”错,原文是“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
8.(5分)BC(A.“中国人肥胖率与超重率都高于美国”错,于原文无据;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选择”错;E.“当前我国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度高”错。)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多选不给分)
9.(4分)①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 ;②加强青少年的饮食健康教育;③向全民普及身体健康及肥胖的相关知识;④以政府为核心,全方位多角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每点1分)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D(攘:捋起)
11.(3分)C (“孝谨修长者之行”中的“长者”应是德高望重之人)
12.(3分)D(“最终被孙可望杀害”错,杀严起恒的人是孙的手下贺九仪)
13.(1)(5分)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员百姓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2)(5分)(严起恒)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很长时间了,没有矛盾(抵触),但是五虎怨恨严起恒,争相毁谤(他)是邪党。(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
(二)
14.(5分)CE(C.颈联“不悟”是不能理解;E.“又不失含蓄柔媚”错。)
15.(6分)相同之处:两句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同之处:“惊”句侧重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痛苦;“慷”句着重表达了诗人虽心系祖国,但岁月流逝双鬓斑白,无法为国效力的悲凉与无奈。
(划线处各2分;大意接近即可)
16.(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该句不得分)
三、(20分)
17.(3分)A(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壮士解腕: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走马观花: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今非昔比:是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3分)D(A.搭配不当,“促进经济结构……转变”错;B.语序不当,应为“慎重地给出答案”;C.中途易辙,导致主语不一致)
19.(3分)C(A.“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能用于亲情;B.花甲与古稀矛盾;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意为梅花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用在此处不妥。)
20.(6分)①作为反省思维的批判性思考 ②它是一种自觉严谨的慎思明辨
③理性不一定把我们引向确实的真理 (每句2分)
21.①起点高不一定动力就大,目标大不一定成功就大,高起点、大目标容易使人受挫,反而影响成功 ②成功与辉煌不能以发疯作为前提,因为发了疯,就没有所谓的成功与辉煌了。
(写对一处给2分,写对两处给5分)
22.按照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赋分。
参考译文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曾任广州知府,升迁为衡永兵备副使。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蹂躏(欺压)湖南,官民都纷纷逃窜,严起恒独自坚守永州,贼寇也没有到达(永州)。永明王登基,命令他兼管湖南的军饷。顺治四年,永明王驻在武冈,拜严起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永明王逃往靖州,严起恒来不及跟随,在万村避难。随后得知永明王在柳州,取道偏僻的小路前去投奔。跟随永明王返回桂林,又跟随永明王到达柳州、南宁。李成栋叛离大清,率领广东归顺永明王。严起恒跟着永明王到达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一起进入内阁。
那时朝廷的政治和事务取决于李成栋的儿子李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依附他,独揽大权,培植私党,人们将他们视为五虎。严起恒居于他们中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而严起恒清白廉洁,遇事主持公正,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很长时间了,没有矛盾(抵触),但是五虎怨恨严起恒,争相毁谤他是邪党。永明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联名上疏攻击五虎,把刘湘客等人关进监狱,打算置他们于死地。严起恒跪在永明王的船边,竭力营救五虎,吴贞毓等人都厌恶他,于是提请召回王化澄,而合力攻击严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弹劾严起恒二十余项罪状,把他比作严嵩。永明王不悦,剥夺雷德复的官职。严起恒竭力请求罢免,永明王挽留他没有成功,开船径自离开。
适逢郧国公高必正入朝觐见永明王,吴贞毓打算借助他的力量以排挤严起恒,说:“朝廷的政事被五虎败坏,主使他们的人,是严起恒。您入朝觐见,请求除掉皇上身边的奸臣,几句话就可以决定。”高必正答应了他。有为严起恒解围的人,告诉高必正说:“五虎攻击严先生,严先生反倒大力营救五虎。这是有德行的人,怎么把他当做奸臣呢?”高必正觐见永明王,便大力阐述严起恒无私公正,可以任用,请求永明王亲手书写圣旨邀请严起恒与自己一起回朝。文安之入朝后,严起恒被推举为首辅。桂林被攻破后,严起恒跟随永明王逃跑到南宁。
在这之前,孙可望占据云南, 派遣使者请求永明王封自己为王。朱天麟提议予以批准,严起恒坚持不同意。后来胡执恭假托圣旨册封孙可望为秦王,孙可望得知那是伪造的,遣使请求正式册封。严起恒又坚持不同意,孙可望非常恼怒。到了这时,孙可望得知永明王迁徙,派遣他的将领贺九仪统率精兵五千人,到南宁迎接永明王,直接登上严起恒的船,瞪圆眼睛,捋起衣袖,质问王爵的封号是“秦王”还是不是“秦王”。严起恒说:“您远道而来迎接皇上,功劳十分大,朝廷自然会有厚恩。假如特意询问这件事,就是要挟册封,就不是在迎接皇上了。”贺九仪恼怒,击杀他,把尸体扔到江里。时间是顺治八年二月。严起恒死后,尸体漂流十多里,停留在小沙洲之间。老虎背着严起恒的尸体登上山崖,将他葬在山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