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诈骗

3773考试网高考高招诈骗正文

用虚假高招信息诈骗 教育部公布7家非法网站

北京青年报 2007-8-21 加微信公众号: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绝大多数省份已进入高职(专科)批次,有的已接近尾声。从往年的情况看,这一阶段也是社会中介借所谓“计划外招生”、“非军籍地方生”等名义实施招生诈骗现象较为猖獗的时期。

日前,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公布了七家非法招生的网站。

●计划外招生、内部指标诱人上当

据教育部透露,今年教育、公安、信息产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网上有害高考信息和招生中介诈骗的查处力度。截至8月10日,全国共查处网上有害高考信息4100余条,其中涉嫌发布违规录取的有害信息超过800条,查破案件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3人。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再次重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不存在所谓的“计划外指标”、“内部指标”或招收“非军籍地方生”等形式,并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尤其是因分数未达高校录取要求而落选的考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诚实守信,切莫听信虚假宣传,谨防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凡违反招生规定录取或受骗入学的考生将一律不予新生学籍电子注册。这些非法网站是:大学咨询网www.daxuezixun.com.cn/、中国军校招生网www.morganfx.net/、军校招生信息网www.junxiaozhaosheng.cn/、中国军校招生网www.xajk.net/、安徽高考网www.anhuigk.com/、安徽招生网www.ahzsw.cn/、安徽教育招生网www.ahzsw.com/。

●网络信息也应核实

据首都教育热线负责人表示,打击网上非法招生已经成为今年教育维权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建设一个网站的成本相对较少,而且网络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容易造成很大影响。从教育部公布的案例看,有些网站成立仅仅几个月就能非法获利上百万。

中国教育维权网魏红林主任介绍,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很多具体问题。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招生工作不了解,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在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没有正确判断的能力,也是造成非法招生、招生中介屡禁不止的原因。

而互联网专家表示,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也决定了其欺诈手段相比以往的各种招生欺诈方式,更具有隐秘性并在将来一定时期内不会迅速消失,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识别信息的真伪,不要轻信网上的信息,一旦发现哪个招生网站不够正规或不太对劲,应立刻根据官方提供的联系方式向学校咨询,或者向公安部门反映。

●五种常见招生欺诈

首都教育热线负责人表示,网络信息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正规的教育机构尤其是民办教育机构缺乏低成本的宣传推广平台,这些都为非法网上信息留下了生存的空间,近期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将加大查处力度。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维权意识。这位负责人表示,不论网上还是网下的招生宣传中,常见的欺骗之术主要是以下几种:

混淆不同类型办学方式行骗。将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与普通高等教育混淆。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此类辅导班,只要注册便可入学。

吹嘘自己神通广大有内部指标、军校地方生指标等进行诈骗。

伪造、假冒公文行骗。伪造录取通知书,或假冒公文,提供所谓的录取函等伪造公文,上面盖有“公章”和“录取编号”,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

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骗。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学校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重点分数线。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所能买到的。

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行骗。这类骗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把正常投档录取说成是自己找关系和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录取,以此向家长索取钱财。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微信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 合作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