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中考

3773考试网中考滨州中考正文
·中考志愿填报·中考试题答案 ·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查询

2018滨州中考历史大纲及模拟试题答案

爱考网 2018-4-3 加微信公众号:

2018年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
历  史
一、考试内容
2018年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科的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本届学生实际使用的教科书为主要知识依托。具体考试内容范围确定如下:

中国古代史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3.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4.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7.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9.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11.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12.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3.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14.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15.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16.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7.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18.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19.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0.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21.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22.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3.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4.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25.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6.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7.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8.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29.以《红楼梦》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30.通过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中国近代史

3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3.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34.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5.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6.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37.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8.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9.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40.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4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43.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44.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45.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6.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47.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8.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49.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50.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5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5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3.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54.知道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中国现代史

55.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56.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57.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58.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9.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60.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6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6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63.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64.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5.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世界近代史

66.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67.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68.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69.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70.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71.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7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73.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74.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5.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6.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世界现代史

77.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78.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79.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80.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81.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82.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8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84.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85.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86.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87.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88.初步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知道世界贸易组织。
89.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0.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二、考试形式、时间及分值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2.考试时间:60分钟。
3.试题分值:满分100分。
三、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及分值: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分值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道题,分值50分。
2.各部分内容及分值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占2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5%;世界近现代史约占40%。
3.试题难度及分值比例:
易、中、难比例约为6 :3 :1。
四、样题










2018年滨州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样 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务必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卷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宣传语。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下列图片反映的汉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2.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①百家争鸣   ②商鞅变法   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④兼并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势力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4.右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序号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
1禁胡语、胡服
2改鲜卑姓为汉姓
3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推动经济发展     
B.促进民族交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南北统一
5.右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B.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
C.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6.“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
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八股取士                      D.制造文字狱
7.《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
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
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下列不
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9.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10.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中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
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
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此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1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
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
乡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挑战美苏两极的重大战略
C.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前提               D.加强国际合作的明智之举
14.右图是我国某地某种粮食作物产量数据柱状图。
造成1958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5.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极大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焦裕禄            D.钱学森
16.14~16世纪被世人认为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的被发现是指
A.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17.《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中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
《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
献……。因为它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8.右图信息表明,当时英国棉花加工量、生铁产量快速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它进行了



    A.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D.疯狂的殖民掠夺
19.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
统完整的图示。观察右图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
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B.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C.近代社会的发展       D.现代社会的开端
20.右侧两枚邮票所反映的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
阶段特征是



A.从现实到发展        B.从理论到实验
C.从空想到科学        D.从理论到现实
21.“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
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
战争……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
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B
A.材料中的“大战”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B.这场“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C.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2.英、苏、美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这种正确认识产生的
直接原因是
A.波兰的灭亡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诺曼底登陆
2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
的共同之处是
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主张“多党政治”
24.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
收回运河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冷战中的对峙                      B.动荡的中东地区
C.亚非拉的奋起                      D.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5.“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新威胁。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 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A.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新问题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C.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D.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
13分,共50分。
26.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图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图二  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
(1)依据图一写出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依据图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
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2分)


【经济发展】
材料二  见右侧三幅图片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经济发
展的表现,并据此概括宋代经济发展
的显著特点。(4分)
  





【科技领先】
材料三  见右图一、二
(3)图一中人物有什么重大历史贡献?图二中人物
的发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文化繁荣】
材料四  见下图一、二、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3分)


2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看图说史



(1)上面这组图片记录了我党走过的革命历程,但顺序有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排列_________。这些事件均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试选择其中一件阐述其重要意义。(4分)

任务二  填表忆史
(2)请将下列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写在表格内。(4分)
历史事件意义或影响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①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 


任务三  板报学史
(3)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某同学主办了一期主题为“和平之旅”的板报,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答案写在表格内,2分)





任务四  读文析史
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是不可分割的……1984年2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有力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而自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受到严重冲击。
——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中提到了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2分)


28.请你参与某历史兴趣小组“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研习活动。
【知识梳理】
(1)右下图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简图。写出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史事
件。(4分)
①                                       
②                                                                 
③                                          
④                     
【图表解析】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2)表格中1925年与1920年相比,苏俄/苏联农业生产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图中1929~1932年和1933~1937年美国股市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学法运用】











(3)上图中两位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3分)
【史料分析】
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对大家将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激起春潮澎湃,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4)依据本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2分)


29.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歌,有时曲折连环,有时高歌猛进,
耐人寻味。
   【历史名人】
材料一  读右侧两幅图片
(1)右图中的人物都曾企图以武力方式
统一欧洲。他们所发动的对外战争分别对
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分裂对峙】                        




材料二



   
(2)依据上图欧洲分裂对峙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国际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4分)



【走向联合】
材料三  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007年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产生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4分)



【历史感悟】
(4)通过探究欧洲历史发展的进程,你能得出什么认识?(1分)


滨州市二〇一八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样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AABBCDABCAABA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BCBACDBCA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
13分,共50分。
26.(1)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2分)
(2)表现:手工业部门出现了商标、广告意识、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
外贸易繁盛。特点: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4分)
(3)图一:改进造纸术,制成“蔡侯纸”(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扩大了原料来源,降
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2分)图二: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
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分)
(4)图一:唐,诗歌;图二:宋,词;图三:元,元曲。(3分)
27.(1)顺序:DABC (2分);
意义:A: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
一次完全胜利;
C: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任答一例即可得分)(2分)
(2)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
分)②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2分)
(3)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求同存异方针(写出一个即可得分)。(1分)
②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盛会:上海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等(写出一个即可得分)。(1分)
(4)基本国策:一国两制。(1分)核心:“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一
个中国原则”)。(1分)
28.(1)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4分)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2分)
(3)不正确。(1分)理由:他们都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
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2分)(只回答不正确,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9.(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威胁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侵犯了他国人民利益;另
一方面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推广到被征服的欧洲国家,《拿破仑法典》的立法精
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仿效。(2分)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
欧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2分)
(2)图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最终导致一战爆发。(2分)
图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
形成,世界再次面临战争的危险。(2分)
(3)区域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2分)
国际影响:促使世界向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分)
(4)认识:战争必然两败俱伤;和平、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1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微信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 合作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