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中考

3773考试网中考阜新中考正文
·中考志愿填报·中考试题答案 ·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查询

2018阜新中考物理大纲考试说明

爱考网 2018-4-16 加微信公众号:

2018年阜新市中考物理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实际,制定2018年物理学科学业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按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的各层次要求,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达到的程度。
2.命题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我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实验的深入发展。
    3.在知识技能目标的考查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夯实基础)。试题素材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及水平;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组织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体验性目标的考查上,在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依据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要求中提出的七个科学探究要素、31个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课标9—10页)进行考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注重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提问的能力,初步的信息收集、处理、交流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5.重视试题的教育功能,加强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6.试题内容科学,表述清晰无误,避免“繁、难、偏、怪”试题;试卷结构科学合理,形式规范;适当减少试题数量,降低试题难度;不追求对知识的全覆盖,重点内容重点考查。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其中科学探究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目标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三类。认知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了解、认识、理解;技能性目标为独立操作;体验性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要求:经历、认同、内化。具体说明如下:
    1.认知性目标要求
(1)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所用的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2)认识: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所用的行为动词是“认识”。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3)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解释”、“理解”、“计算”。 这些行为动词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2.技能性目标要求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会”、 “会测量”、“会选用”、 “会使用”、“会根据……估测”、“会用……测量”。这些行为动词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操作,即要“会”。
3.体验性目标要求
从低到高分为经历、认同、内化三个层次。
    (1)经历:在从事科学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相类似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建立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逐步形成和运用物理学中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实验探究技能等。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尝试”、“观察”、“经历”、“探究”、“能”。这些行为动词的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确实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所用的行为动词有“关心”、“关注”、“有……意识”。这些行为动词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
    (3)内化:所用的行为动词是“养成”。是指学习者在不断地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在头脑中以观念的方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理解新事物、接纳新事物、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说明:在课程目标要求中,各相对较高水平层次的目标要求均包含相对较低水平层次的目标要求;相对较高层次目标要求的内容,可以作为较低水平层次目标要求考查;各水平层次目标要求的内容均可在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上进行考查。
例如,在课程目标要求中,理解、认识、了解(或从经历——理解、经历——认识、经历——了解)三个水平层次的目标要求中的较高层次(理解)的要求可以作为较低层次(认识或了解)的要求进行考查。
(二)科学内容的水平层次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按主题的形式分为三大部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
    主题一:物质(本主题共有4个二级主题)
    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3)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6)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7)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独立操作: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经历——了解)
认同: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在本二级主题中,体验性目标中的“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不作考查要求。
    2.物质的属性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2)知道质量的含义。
    理解: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独立操作:
(1)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经历——了解)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经历——理解)
    3.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认同:
(1)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2)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新材料及其应用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了解新材料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经历——了解)
认同: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
在本二级主题中,体验性目标中的“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不作考查要求。
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本主题共有4个二级主题)
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3)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4)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经历——了解)
    2.机械运动和力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用示意图描述力。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4)知道简单机械。
(5)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7)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8)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理解:
(1)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独立操作:
(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会测量力的大小。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1)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经历——独立操作)
(2)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经历——了解)
(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经历——认识)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历——了解)
(5)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经历——理解)
(6)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了解)
(7)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经历——认识)
(8)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了解)
3.声和光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了解乐音的特性。
    (2)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4)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5)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6)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认识: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经历——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经历——了解)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经历——了解)
(4)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经历——了解)
    (5)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了解)
4.电和磁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知道地磁场。
(2)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6)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经历——了解)
(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经历——认识)
(3)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经历——了解)
(4)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经历——了解)
(5)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了解)
(6)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经历——了解)
主题三:能量(本主题共有6个二级主题)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3)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认识: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经历——认识)
2.机械能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2)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3)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4)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5)知道机械效率。
(6)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经历——了解)
3.内能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了解内能和热量。
    (2)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3)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认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经历——了解)
4.电磁能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2)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4)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5)了解家庭电路。
认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理解:
(1)理解欧姆定律。
(2)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独立操作: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经历: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经历——了解)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经历——了解)
认同: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5.能量守恒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认识:
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认同: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Ⅰ.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了解:
(1)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
Ⅱ.体验性目标方面
认同: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纸笔考试:闭卷。物理考试时间为70分钟。答卷使用答题卡。
    实验操作考试:详见《实验操作考试方案》。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
    2.试卷结构
    物理试卷满分100分,试卷总题数为25题。
    (1)题型及分数分配:
选择题:共8道小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7个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个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至少一个答案正确,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填空题:共8道小题,共22分。(每空1分)
作图题:共2道小题,共6分。(每小题3分)
计算题:共2道小题,共18分。(每小题9分)
实验、探究题:共5道小题,共30分。 
(2)各知识板块分数比例:
声学约为2%;光学约为13%;热学约为16%;力学约为35%;电(磁)学约为31%;
信息能源约为3%。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微信

移动站 电脑版 专题
3773考试网 琼ICP备12003406号-1 合作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