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科学院中学 袁方
【大纲内容】
●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
●考试范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上、下册(人教版)所有内容。
●试题类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约占60%)。
●试题内容比例:科学探究与基本实验(约20%),身边的化学物质(约30%),物质构成的奥秘(约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考试内容】
1.科学探究:考查考生针对问题提出猜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科学实验的能力;考查考生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考查考生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完成的学生实验的操作、设计、探究、评价能力。
2.知识内容:不要求5种或5种以上的物质的鉴别;不要求不加任何试剂的物质鉴别;知道常温下固体溶解情况(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划分依据,记住常见易溶物质和难溶物质;能识别固体溶解度曲线,能从曲线图中获取溶液、溶质、溶剂的有关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要求有关溶解度、结晶、析晶的有关计算;只要求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概念计算和加水稀释的计算等。
【大纲解析】
与去年比较,今年的《中考大纲》在考试范围,试题类型,试题难易度,试题结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能力要求均不变。但与2017年不同的是:《大纲》中将“物质构成的奥秘与物质的变化(约30%)”、“化学计算(约10%)”改为“物质构成的奥秘(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目的是将“化学计算”合并在“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但化学计算仍是考试的重要内容,考试形式、难度、题型与往年一致,要求不变,这样,更加强调物质的重要性。
【备考建议】
1、关注变化,联系生活,灵活应用。今年把化学计算渗透在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中,更加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以物质为中心,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以,考生和老师在今年的化学复习中要以课本为核心,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展开,计算题更要围绕物质的变化和生活实际结合进行训练。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材,重视基础,切记“超纲”。重视教材,重视基础,防止进行“超纲”性复习,已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请参考2018年兰州市考试说明)。教材1、2、6、7、8、10、11、12单元记忆性知识点多些,3、4、5、9单元理解性知识点多些,考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记忆每个基础知识
点。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性质及反应的现象等必须牢牢记住。
3、专项训练,集中强化,总结规律。在全面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建议同学们选择历届中考试题,按照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推断题、图像题等专项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通过选择题的专项训练,有意识地培养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能力。对于拿不准的选项多采用对比法,排除法。遇到情景比较新的实验探究题时,首先要静下心来,通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其次抓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的相互提示,顺利答题。突破推断题的有效方法,首先熟悉物质的俗名、用途、物理化学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抓住“题眼”,顺藤摸瓜推出每个物质。
4、重视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大纲》明确要求考查学生八个实验(见教材实验活动1、2、3、4、5、6、7、8)的操作、设计、探究、评价能力,这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三大气体的制取年年考,是必考题,因此,复习中,考生应把书上典型实验过一遍。知道发生装置的选择、净化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及尾气处理措施选择的依据和原因,明确实验过程注意的事项。针对探究性实验题,学生可以先对课本的几个重要实验(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粗盐的提纯、金属的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研究、燃烧条件的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氢氧化钠的变质、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等)进行集中复习,然后考生可做一些经过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典型训练题,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想做好实验探究题,关键在于平时基础知识的巩固与积累,只有熟练了,才会融会贯通。
5、善于总结,查漏补缺,突破难点。5月下旬至6月中旬,考生要进行历年各地中考试题的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
(1)限时训练,提高效率。最好能在70分钟内限时完成一套题目,即使没有整块时间,也要限时完成试卷中的一部分。例如用20分钟完成选择、填空等等,切忌拖延时间。
(2)重视错题。考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复习后,很多同学能稳定在一个水平。能否在中考中再上一个台阶往往取决于能否把考试中出现的漏洞找到并弥补上,这也是本阶段复习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待错题的整理,一是要及时寻找错误的原因,从知识上进行弥补;二是要进行错题的积累,反复纠正。
(3)进入最后备考阶段,一定要再次把规范和细节的问题提上复习日程。比如填序号、填名称、填化学式、保留一位小数等要求,在审题时就要格外注意。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还要加强化学用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如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记住配平,标明状态,反应条件等。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